【飞鸟尽良弓藏】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,原意是说当猎物被射杀后,好的弓箭就被收藏起来不再使用。这句话常用来比喻在功成名就之后,功臣往往被抛弃或失去作用,反映了历史中常见的“兔死狗烹”的现象。
一、
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,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。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:当目标达成后,那些曾经立下大功的人往往会遭到冷落甚至清算。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尤为明显,许多开国功臣最终未能善终,成为权力更迭的牺牲品。
从历史角度看,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懂得进退之道,避免因功高震主而招致祸端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性——成功后的嫉妒与猜忌往往比失败时更为致命。
二、相关人物与事件对比表
人物 | 所属朝代 | 身份 | 事迹 | 结局 | 是否符合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 |
韩信 | 西汉 | 开国功臣 | 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| 被吕后设计杀害 | ✅ |
岳飞 | 南宋 | 抗金名将 | 北伐抗金,屡建奇功 | 被秦桧陷害,含冤而死 | ✅ |
徐达 | 明朝 | 开国功臣 | 辅助朱元璋统一中国 | 病逝,未遭清算 | ❌(相对善终) |
伍子胥 | 春秋 | 吴国重臣 | 助吴王阖闾称霸 | 被夫差赐死 | ✅ |
诸葛亮 | 三国 | 蜀汉丞相 | 辅佐刘备、刘禅,鞠躬尽瘁 | 病死五丈原 | ❌(无明显被弃) |
三、结语
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历史长河中反复上演的现实。它警示后人,在追求成功的同时,也要警惕权力背后的危机。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如何取得胜利,更在于如何在胜利之后保持清醒与低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