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求全责备的意思】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“求全责备”是一个常见但容易被误解的成语。它常被用来形容对他人过于苛刻,要求完美无缺。然而,这个成语的实际含义与人们的日常使用存在一定的偏差。为了更准确地理解“求全责备”的真正意思,以下将从定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成语释义
求全责备:指对人或事要求非常严格,希望其达到完美无缺的标准,甚至对细微的不足也加以指责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全面、完美”的标准,带有批评和不满的情绪。
二、成语出处
该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夫圣人者,不以己之善而责人之不善;不以己之能而责人之不能。”
后来演变为“求全责备”,意指对他人要求过高,期望其毫无瑕疵。
三、用法与语境
- 正确用法:用于批评别人过于苛刻,不符合实际。
- 错误用法:常被误用为“挑剔”“吹毛求疵”,但这些词的语气和程度不同。
- 常见搭配:如“他对下属求全责备,导致团队士气低落。”
四、常见误用对比
正确用法 | 错误用法 |
他总是对别人求全责备,让人难以接受。 | 他总是求全责备,连小事都不放过。 |
这种做法是对员工的求全责备,不利于发展。 | 他对工作要求很高,是求全责备的表现。 |
五、总结
“求全责备”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,通常用于指出对他人的苛刻要求。在实际使用中,应注意其语境和语气,避免与“吹毛求疵”“斤斤计较”等词混淆。理解成语的真实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表达思想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求全责备 |
含义 | 对人或事要求过于严格,期望完美无缺,常含批评之意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》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要求过高,不适合用于正面评价 |
常见误用 | 与“吹毛求疵”“挑剔”混用,但语气和程度不同 |
注意事项 | 避免过度使用,注意语境,以免造成误解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求全责备”虽简短,但在使用时需谨慎,才能准确传达其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