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瓮中捉鳖是什么意思】“瓮中捉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在陶瓮里抓甲鱼”,比喻事情已经十拿九稳,对方无处可逃,很容易被抓住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处于劣势、无法逃脱的处境,也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对手采取的围堵策略,使其无法逃脱。
一、成语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瓮中捉鳖 |
| 拼音 |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|
| 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荀彧传》:“若使张燕率众而至,其势难测,不如先取之,以断其后。”(引申为类似含义) |
| 释义 |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,对方无法逃脱,易于制服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描述对敌人的围困或对局势的掌控。 |
| 近义词 | 束手就擒、瓮中之鳖、十拿九稳 |
| 反义词 | 望尘莫及、无从下手、难以捉摸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瓮中捉鳖”原本是形象化的比喻。瓮是一种大口小肚的陶制容器,甲鱼(即鳖)一旦掉入瓮中,因为口小腹大,很难再爬出来,因此容易被捕捉。后来人们用这个现象来比喻对敌人的包围和控制,表示对方已经陷入绝境,无法逃脱。
这个成语常用于军事、政治、商业等场景中,表示某一方已经处于绝对优势,对方毫无反抗之力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军事场景:
“敌军已被我们包围在山谷中,真是瓮中捉鳖,他们插翅也难飞。”
2. 商业竞争:
“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,竞争对手只能是瓮中捉鳖。”
3. 日常用语:
“你别想跑了,现在你是瓮中捉鳖,跑也跑不掉。”
四、文化背景与延伸
“瓮中捉鳖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还常常出现在民间故事、戏曲、小说中,用来表现智谋与力量的对比。它强调的是“掌控全局”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时,应善于利用环境和形势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此外,这个成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智慧,将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转化为深刻的哲理。
五、结语
“瓮中捉鳖”不仅是对局势的准确判断,也是一种战略思维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局面时,要善于分析形势,把握主动权,才能做到“稳操胜券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