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听而不闻的闻是什么意思】“听而不闻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耳不听五音之和,故不能得其声;目不视五色之章,故不能得其形。听而不闻,视而不见。”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耳朵在听,但并没有真正听到或理解对方所说的话,属于一种表面的、没有实质内容的听。
其中,“闻”字是关键,理解它的含义对于准确把握整个成语的意思至关重要。
一、
“听而不闻”中的“闻”,不是指“听见”的简单动作,而是指“听进心里,理解并接受”。也就是说,当一个人只是“听”了,却没有“闻”,说明他并没有真正地去理解或接受所听到的内容。
这种状态常见于人们在沟通中注意力不集中、心不在焉,或者对某些信息持排斥态度。因此,“听而不闻”不仅是一种听觉上的现象,更是一种心理和认知上的反应。
二、表格解析
| 词语 | 含义 | 在成语中的具体解释 | 举例说明 |
| 听 | 用耳朵接收声音 | 表面的听觉行为 | 某人坐在会议中,耳朵听着领导讲话 |
| 闻 | 听进心里,理解并接受 | 真正的理解与吸收 | 同样一个人,却没听懂领导讲话的意思 |
| 听而不闻 | 虽然有听的动作,但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| 心不在焉、无效沟通 | 领导讲完后,下属点头说“明白了”,但实际并未理解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听而不闻”不仅适用于日常交流,也常用于教育、职场和人际关系中。它提醒我们,在沟通中不仅要“听”,更要“听进去”,做到有效倾听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传递与理解。
此外,这一成语也反映出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的重要性。现代社会信息繁杂,很多人容易陷入“听而不闻”的状态,导致误解、冲突甚至决策失误。
四、结语
“听而不闻”的“闻”,强调的是理解与接受,而不是单纯的听觉动作。了解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进行沟通,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