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脱式计算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,尤其是小学阶段,学生常常会接触到“脱式计算”这一概念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“脱式计算”呢?它与一般的竖式计算有什么区别?本文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,为大家详细解析“脱式计算”的含义、特点及应用。
一、什么是脱式计算?
脱式计算,又称“分步计算”或“递等式计算”,是一种将运算过程逐步写出的计算方式。它强调每一步的运算顺序和结果,通常用于解决较为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。与传统的竖式计算不同,脱式计算更注重思维过程的清晰展示,便于老师检查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,也便于学生自己回顾和理解。
二、脱式计算的特点
| 特点 | 描述 |
| 分步进行 | 每一步都单独列出,体现运算顺序 |
| 明确步骤 | 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算式和结果 |
| 逻辑清晰 | 更容易发现错误,便于理解运算顺序 |
| 常用于教学 | 在小学数学中广泛使用,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|
三、脱式计算与竖式计算的区别
| 对比项 | 脱式计算 | 竖式计算 |
| 表达方式 | 分步写出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| 将整个计算过程写成一个竖式 |
| 适用场景 | 复杂的混合运算 | 简单的加减乘除 |
| 重点 | 运算顺序和过程 | 最终结果 |
| 教学目的 |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习惯 | 快速得到答案 |
四、脱式计算的示例
以一道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为例:
题目:
12 + 6 × (5 - 3)
脱式计算过程:
1. 先算括号内的
5 - 3 = 2
2. 再算乘法:
6 × 2 = 12
3. 最后算加法:
12 + 12 = 24
最终结果: 24
五、总结
脱式计算是一种强调运算过程的数学表达方式,特别适合用于教学中,帮助学生理清思路、掌握运算顺序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,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题习惯。对于教师来说,脱式计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,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掌握情况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脱式计算的应用方法或练习题,可参考相关教材或在线资源进行深入学习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