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根深蒂固的意思】“根深蒂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种观念、习惯或制度等已经深深扎根,难以动摇或改变。这个成语来源于植物的生长状态,比喻事物的基础非常牢固,不容易被撼动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根深蒂固 |
拼音 | gēn shēn dì gù |
出处 | 《荀子·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与之俱黑。兰槐之根是为芷,其渐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其质非不美也,所渐者然也。”(虽未直接出现“根深蒂固”,但有类似含义) |
释义 | 比喻基础稳固,不易动摇;也指某种思想、习惯、制度等长期存在,难以改变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思想、文化、传统、制度等不易改变的状态。 |
近义词 | 坚不可摧、牢不可破、积重难返 |
反义词 | 轻而易举、朝三暮四、摇摇欲坠 |
二、实际应用举例
1. 思想观念:
“他从小生活在农村,对传统的农耕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感。”
2. 生活习惯:
“虽然城市生活节奏快,但他仍然保持着家乡的饮食习惯,根深蒂固。”
3. 制度文化:
“某些地方的官僚作风根深蒂固,改革难度很大。”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抽象概念,如思想、文化、制度等,不宜用于具体物品。
- 情感色彩:多为中性或略带贬义,强调难以改变,可能带有保守或顽固的意味。
- 搭配词语:常与“思想”、“观念”、“习惯”、“制度”等搭配使用。
四、总结
“根深蒂固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已经深入骨髓,难以更改。它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现象,更广泛地应用于社会、文化和心理层面,强调一种深层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