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屈原天问原文】《天问》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长诗,全诗共370多句,1700余字,以问答的形式探讨天地、自然、历史、神话等众多问题。它不仅是屈原思想的集中体现,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哲学性和思辨性的作品之一。
一、
《天问》以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”开篇,提出对宇宙起源的疑问,随后逐层展开对天地、日月、山川、人世、历史、神话等问题的追问。全诗结构严谨,语言奇崛,情感深沉,体现了屈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。
全诗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- 宇宙与自然:如天地的形成、日月星辰的运行。
- 历史与神话:涉及上古传说、帝王事迹、神怪异事。
- 人生与道德:对人性善恶、命运无常的思考。
- 政治与社会:暗含对当时楚国政治腐败的批判。
二、《天问》主要内容概览(表格)
序号 | 内容主题 | 主要问题或内容 | 体现的思想或情感 |
1 | 宇宙起源 | “遂古之初,谁传道之?” | 对宇宙本源的探索与困惑 |
2 | 天地形成 | “阴阳三合,何本何化?” | 对自然规律的追问 |
3 | 日月星辰 | “日安不到,月安不照?” | 对天体运行的思考 |
4 | 山川河流 | “洪波浩荡,禹何所治?” | 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|
5 | 上古传说 | “帝降夷羿,革孽夏民。” | 涉及神话人物与历史事件 |
6 | 帝王事迹 | “启棘宾商,九辩九歌。” | 对古代帝王功过进行反思 |
7 | 神话与鬼怪 | “冯珧利决,封豨是射。” | 对神话世界的描绘与质疑 |
8 | 人事与道德 | “贤者不肖,何以相悬?” | 对人性善恶的思考 |
9 | 命运与人生 | “寿考维祺,永锡尔极。” | 对人生际遇与命运的感慨 |
10 | 政治与现实 | “楚国之风,乱而不治。” | 含蓄表达对楚国政治腐败的不满 |
三、结语
《天问》作为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,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,更在思想上展现了作者对世界、人生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。其独特的提问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,使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。
通过这篇作品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屈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,也能体会到他对现实的无奈与悲愤。《天问》不仅是对自然和历史的追问,更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