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蝼蚁汉语大词典】“蝼蚁”一词在汉语中常用来形容微小、弱小的生物,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。它不仅指代现实中的蚂蚁类昆虫,更常被引申为对弱者的比喻,带有一定的贬义或谦称。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蝼蚁”一词有其明确的释义和用法,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一、总结说明
“蝼蚁”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,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:
1. 字面意义:指一种细小的昆虫,如蚂蚁。
2. 比喻意义:多用于比喻弱小、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。
3. 谦称意义:在某些语境中,也用于自谦,表示自己地位低下。
4. 文化象征:在文学、历史中,常用来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或对强权的批判。
该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,尤其在儒家经典和史书中,常用于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关注或对统治阶层的批评。
二、详细释义与用法对照表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用法举例 | 出处/来源 |
蝼蚁 | lóu yǐ | 一种细小的昆虫,类似蚂蚁 | “蝼蚁尚知报恩。” | 《左传》 |
蝼蚁 | lóu yǐ | 比喻弱小、无足轻重的人 | “吾等蝼蚁,岂敢与虎争食?” | 《史记》 |
蝼蚁 | lóu yǐ | 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卑微 | “蝼蚁之躯,不敢高攀。” | 古代书信常用语 |
蝼蚁 | lóu yǐ | 文学中常用于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| “蝼蚁虽小,亦有志气。” | 唐宋诗词常见 |
三、语言风格与使用场景分析
“蝼蚁”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语气色彩:
- 正式场合:多用于书面语,强调对比和层次感。
- 文学作品:常用于抒发情感,体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。
- 日常口语:较少使用,除非带有特定修辞效果。
此外,在现代汉语中,“蝼蚁”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,有时用于网络用语中,表达对权威或强势者的不屑,如“蝼蚁也能撼树”。
四、结语
“蝼蚁”作为一个传统词汇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功能。它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描述,更是人类社会中对弱者的一种情感投射。通过对其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释义和用法进行梳理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在汉语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蝼蚁”在具体文学作品中的运用,可结合《左传》《史记》或唐诗宋词进行深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