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高视阔步出处于哪里】“高视阔步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神气十足、态度傲慢或自信满满的样子。但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,以及它的具体含义和用法。以下是对“高视阔步出处于哪里”的详细解析。
一、成语解析
成语 | 高视阔步 |
拼音 | gāo shì kuò bù |
含义 | 形容人目光高傲,走路时步伐大而自信,多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举止。 |
出处 | 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形容人自视甚高、气派不凡。 |
二、出处详解
“高视阔步”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。原文如下:
> “其在朝也,高视阔步,有若自得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在朝廷中,这个人总是高高地抬头,大步地走着,好像自己非常得意、自满。这里的“高视”指的是抬头看天,表现出一种高傲的态度;“阔步”则是指步伐大,显得很有气派。
后来,“高视阔步”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,用来形容人神气活现、态度傲慢的样子,有时也带有贬义。
三、使用场景与例句
场景 | 例句 |
描述人物态度 | 他总是高视阔步,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。 |
批评他人傲慢 | 这个人太爱高视阔步了,让人很不舒服。 |
文学描写 | 他站在台上,高视阔步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 |
四、总结
“高视阔步”这一成语源于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,原意是形容人在朝廷中神气十足、自得其乐的样子。如今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,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。在日常使用中,应注意语境,避免因语气不当引发误解。
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与用法,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,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