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hdb3码编码规则】HDB3码(High-Density Bipolar-3 Zeros)是一种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线路编码方式,主要用于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的直流平衡,并避免连续出现多个零位导致的时钟同步问题。HDB3码是在AMI(Alternate Mark Inversion)码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,能够有效解决AMI码中连续三个或更多零位的问题。
以下是HDB3码的主要编码规则总结:
HDB3码编码规则总结
编码规则 | 说明 |
1. 二进制“1”码的处理 | 每个“1”码被转换为一个极性交替的脉冲,即正负交替表示“1”。 |
2. 二进制“0”的处理 | 每个“0”码在原始数据中保留,但在编码过程中根据规则进行调整。 |
3. 连续四个“0”的处理 | 当出现连续四个“0”时,将第四个“0”替换为一个破坏脉冲(Bipolar Violation),以打破长串零位。 |
4. 破坏脉冲的极性 | 破坏脉冲的极性与前一个非零脉冲的极性相同,以确保直流平衡。 |
5. 周期性检查 | 在每组四个“0”之后,重新开始极性交替,以维持整体的平衡性。 |
6. 与AMI码的兼容性 | HDB3码保留了AMI码的双极性特性,同时增强了对长串零位的处理能力。 |
HDB3码编码示例
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数据序列及其对应的HDB3编码结果:
原始数据 | 0 | 0 | 0 | 0 | 1 | 0 | 0 | 1 | 0 | 1 | 0 | 0 | 0 | 0 |
HDB3编码 | 0 | 0 | 0 | V | + | 0 | 0 | - | 0 | + | 0 | 0 | 0 | V |
> 注:V 表示破坏脉冲,其极性与前一个非零脉冲相同。
通过以上规则,HDB3码能够在保证信号传输效率的同时,有效避免因长串零位而导致的时钟失真问题,广泛应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