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古文18课岁寒三友的翻译。儿侍父,立庭前】一、
《岁寒三友》是一篇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的小古文,主要通过“松、竹、梅”三种植物在寒冬中依然挺立的形象,象征坚韧不拔、高洁不屈的精神品质。文章以父子对话的形式展开,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品格修养的重视。
文中“儿侍父,立庭前”一句,描绘了孩子陪伴父亲站在庭院中,观察岁寒三友的情景,体现出家庭中的教育氛围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
岁寒三友 | 冬天寒冷时节仍能保持生机的三种植物——松、竹、梅 |
松,不凋;竹,不折;梅,不惧风雪。 | 松树在冬天也不会枯萎;竹子不会被压断;梅花不怕风雪。 |
人亦当如是。 | 人也应当像它们一样。 |
儿侍父,立庭前。 | 孩子陪伴父亲,站在庭院前面。 |
三、文章解析
本文虽短,但寓意深远。作者借“岁寒三友”的特性,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。松、竹、梅不仅是自然界中的植物,更是人格精神的象征:
- 松:象征坚定、耐寒、不屈不挠;
- 竹:代表正直、谦逊、坚韧;
- 梅:寓意坚强、清雅、迎难而上。
“儿侍父,立庭前”这一句,不仅描绘了场景,还暗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父亲在寒冬中带领孩子观察自然,寓教于景,传递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。
四、教学意义
此篇课文适合用于小学语文教学,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、理解美德,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坚韧、正直、勇敢等优秀品质。通过朗读和背诵,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古文的语言之美和思想之深。
五、结语
《岁寒三友》虽为小古文,却蕴含大智慧。它告诉我们,面对困境时应像松、竹、梅一样,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美好。而“儿侍父,立庭前”则提醒我们,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精神的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