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兔起鹘落什么意思】“兔起鹘落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宋代苏轼的《晁错论》:“天下之患,最不可为者,名为治平无事,而其实有不测之忧。……故曰:‘天下之大本,在于人君;天下之大机,在于人臣。’夫其为祸也,如兔之起,如鹘之落,不可得而止也。”后人将“兔起鹘落”引申为形容事情发展迅速、出乎意料,难以控制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 
| 成语 | 兔起鹘落 | 
| 拼音 | tù qǐ hú luò | 
| 出处 | 苏轼《晁错论》 | 
| 释义 | 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、迅速,难以预料或控制。 | 
| 用法 |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或局势变化之快。 | 
| 近义词 | 突如其来、出乎意料、猝不及防 | 
| 反义词 | 循序渐进、按部就班、稳扎稳打 | 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例句 | 
| 描述突发事件 |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,他显得有些措手不及,真是兔起鹘落。 | 
| 讲述政策变化 | 政策调整来得太快,让人感到兔起鹘落,难以适应。 | 
| 表达情绪变化 | 她的情绪变化太快了,简直像兔起鹘落一样难以捉摸。 | 
三、常见误区
- 误用对象:有些人误以为“兔起鹘落”仅指动物的动作,但实际它更强调事件发生的快速与突发性。
- 语境不符: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,不适合用于日常口语表达。
- 感情色彩:通常带有轻微的负面意味,表示事情发生得令人意外或难以应对。
四、总结
“兔起鹘落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且出乎意料,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、政策变化或情绪波动等场景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误用。理解这个成语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也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意思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解释,欢迎继续提问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