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偏听则明兼听则暗全文】一、
“偏听则明,兼听则暗”是一句源自古代的警世之言,常被用来强调听取多方意见的重要性。这句话最早见于《资治通鉴》中,原文为:“人主以一人之智,不能尽天下之理;以一人之明,不能察天下之变。故圣人不自用其聪明,而能兼听天下之言,然后可以无失。”意思是说,如果君主只听信一面之词,可能会显得明智;但如果只听一面之词而不加以辨别,反而可能陷入昏庸。
在实际生活中,“偏听则明”指的是当一个人只听信某一方的观点时,表面上看起来像是掌握了真相,其实可能是被误导;而“兼听则暗”则是指如果过于依赖多方信息,反而容易混淆是非,难以做出判断。
因此,这句话的核心在于: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是必要的,但必须具备辨别能力,才能真正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二、关键点总结表: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出处 | 《资治通鉴》 |
原文 | “人主以一人之智,不能尽天下之理;以一人之明,不能察天下之变。” |
含义 | 1. 偏听则明:只听一面之词,看似明智。 2. 兼听则暗:听取太多意见,反而可能迷失方向。 |
核心思想 | 听取多方面意见是必要的,但需具备分辨能力。 |
应用场景 | 政治决策、企业管理、个人生活等需要理性判断的场合。 |
警示意义 | 不可盲目相信单一来源的信息,也不应被过多信息所困扰。 |
三、现实启示:
在现代社会,信息爆炸的时代,“偏听则明,兼听则暗”更显其重要性。人们每天接触大量的信息,若只相信一种观点,容易陷入偏见;但若不加甄别地接受所有信息,则可能被误导或焦虑。因此,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,才是应对复杂信息的最佳方式。
结语:
“偏听则明,兼听则暗”不仅是一句古语,更是对现代人思维方式的一种提醒。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,既要开放心态,也要保持清醒头脑,才能在信息洪流中找到真正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