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己欲立而立人的后面是什么】“己欲立而立人”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这句话是孔子对“仁”的一种深刻阐释。意思是:一个有仁德的人,自己想要站得住,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;自己想要通达,也要帮助别人通达。
那么,“己欲立而立人”的后面是什么呢?答案就是“己欲达而达人”。这句话完整地表达了儒家思想中“推己及人”的精神,强调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,也要关心他人、助人成功。
一、原文出处与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
原文 | 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” |
解释 | 有仁德的人,自己想要站得住,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;自己想要通达,也要帮助别人通达。 |
二、句子结构分析
部分 | 含义 | 对应关系 |
己欲立 | 自己想要站得住 | 主体意愿 |
而立人 | 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 | 行为延伸 |
己欲达 | 自己想要通达 | 主体愿望 |
而达人 | 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| 行为延续 |
三、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
1. 仁爱精神: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,强调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时,不应忽视他人的需求。
2. 社会和谐:通过“立人”“达人”,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共进,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。
3. 自我修养:一个人只有先具备“立”和“达”的能力,才能真正去帮助他人,体现了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逻辑链条。
四、总结
“己欲立而立人”的后面是“己欲达而达人”。这不仅是孔子对“仁”的具体描述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推己及人”的道德理念。在现代社会,这种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,也要关注他人、服务社会。
关键词 | 内容 |
原文 |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 |
出处 | 《论语·雍也》 |
核心思想 | 推己及人,仁爱精神 |
现实意义 | 强调互助与社会责任 |
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完整含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“仁”的深刻哲理,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与人际关系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