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纟+委是什么字】在汉字学习中,经常会遇到一些由偏旁部首组合而成的生僻字。其中,“纟”和“委”组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——“絃”。这个字虽然不常见,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仍有使用。下面将对这一字进行详细解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相关信息。
一、字形结构分析
“纟”是“绞丝旁”,通常与丝线、纺织有关;“委”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,意为“委派、委托、弯曲”等。当两者结合时,构成的新字是“絃”。
- 笔画数:13画
- 部首:絃(由“纟”和“委”组成)
- 拼音:xián
- 注音符号:ㄒㄧㄢˊ
- Unicode编码:U+7D6E
二、字义解析
“絃”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,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见到:
1. 同“弦”:在古代,“絃”常作为“弦”的异体字使用,表示弓弦、琴弦等。
- 例句:“琴絃断了。”
2. 古文中使用:在《诗经》《楚辞》等古籍中,“絃”有时用于表达音乐、情感等意象。
3. 现代简化:随着汉字简化,“絃”逐渐被“弦”取代,因此现在几乎不再单独使用。
三、相关字对比表
字形 | 拼音 | 注音 | 含义 | 使用频率 | 备注 |
絃 | xián | ㄒㄧㄢˊ | 弦、琴弦 | 极低 | 古代用字,现多用“弦” |
弦 | xián | ㄒㄧㄢˊ | 弓弦、琴弦 | 高 | 现代常用字 |
委 | wěi | ㄨㄟˇ | 委托、弯曲 | 中 | 常用字 |
四、总结
“纟+委”组成的字是“絃”,它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,主要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。其本义与“弦”相同,但因汉字简化,现已基本被“弦”替代。对于学习古汉语或研究汉字演变的人来说,“絃”是一个值得了解的字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汉字虽看似简单,但其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信息。了解这些生僻字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