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原文】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是一句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的诗句,原句为: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后人将其提炼为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,用以表达秦国人民在国家危难时刻团结一致、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。
一、
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是对秦国人民在历史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坚韧不拔、团结一心精神的高度概括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秦人的尚武精神和家国情怀,也反映了古代中国边疆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集体意志。
该句常被用于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,勇于担当,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历史厚重感。
二、关键信息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出处 | 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 |
原始句子 | 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 |
现代引用 | 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 |
含义 | 表达秦人团结御敌、共克时艰的精神 |
使用场景 | 历史纪念、爱国教育、影视作品等 |
情感色彩 | 英勇、悲壮、团结、忠诚 |
文化意义 | 体现秦文化中的尚武精神与家国情怀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赳赳老秦”中的“赳赳”意为威武有力,形容秦人刚毅果敢;“共赴国难”则强调全民动员、共同承担国家危难的责任。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多次得到体现,如秦朝统一六国、抵御外族入侵等。
尽管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并非直接出自《诗经》,但其精神内核与《诗经》中表达的集体意识和战斗精神一脉相承。因此,这句话在现代被广泛使用,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文化符号。
四、结语
“赳赳老秦,共赴国难”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,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挑战时,团结一致、奋勇向前才是战胜困难的关键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发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