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俞樾生平简介】俞樾(1827年—1907年),字荫甫,号曲园,浙江德清人,是中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、文学家、教育家和经学家。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,在经学、小学、文学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,尤其以《群经平议》《诸子平议》等著作闻名于世。其思想融合儒学与佛学,主张“经世致用”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俞樾生平简要总结:
俞樾自幼聪慧,勤奋好学,早年科举得中,曾任翰林院编修。因不满官场腐败,辞官归隐,专心治学。他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筑“曲园”,讲学授徒,门下弟子众多,其中不乏著名学者。晚年虽身体衰弱,仍坚持著书立说,直至去世。
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,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与文化传承,是清末民初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。
俞樾生平大事年表
年份 | 事件 |
1827年 | 俞樾出生于浙江德清 |
1846年 | 中进士,入翰林院任编修 |
1853年 | 因太平天国战乱,避居苏州 |
1856年 | 任河南学政,后因事被革职 |
1860年 | 辞官归隐,定居杭州 |
1861年 | 在杭州孤山建“曲园” |
1863年 | 开始讲学授徒,名声渐起 |
1870年代 | 著作《群经平议》《诸子平议》陆续刊行 |
1890年 | 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|
1907年 | 逝世,享年80岁 |
学术贡献与影响:
俞樾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经学研究:他对儒家经典进行深入考证与阐释,提出许多独到见解。
- 文字学与训诂学:擅长古文字研究,注重语言演变与词义考据。
- 文学创作:诗文兼擅,尤以笔记小说见长,如《茶香室丛钞》《右台仙馆笔记》等。
- 教育实践:创办书院、讲学授徒,培养了大量人才。
俞樾的一生,是学者与教育者的典范,他的思想与著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