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并日而食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并日而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。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“把两天的饭合并成一天吃”,用来形容生活极其贫困,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并日而食 |
拼音 | bìng rì ér shí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字面意思 | 把两天的饭合并成一天吃 |
引申含义 | 生活极度贫困,缺乏食物,甚至无法维持正常饮食 |
使用场景 | 描述贫苦生活、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 |
近义词 | 食不果腹、饥寒交迫 |
反义词 | 丰衣足食、安居乐业 |
二、成语详解
“并日而食”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文献中,用于描述当时百姓因战乱或灾荒而生活困苦的情形。在那个时代,粮食短缺是常态,很多人为了生存,不得不将原本两天的食物合并为一天来吃,以延长食物的使用时间。
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生活的艰辛,也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民众的无奈与挣扎。在现代汉语中,“并日而食”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,强调一种极端的贫困状态,具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感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古文引用:
“民多饥乏,或并日而食。” ——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
2. 现代用法:
在描写某个地区因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时,可以用“并日而食”来形容当地人民的艰难处境。
四、结语
“并日而食”虽然字面简单,但背后承载的是对贫困生活的深刻描绘。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对历史现实的一种记录和反思。了解这个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民生状况,也提醒我们在今天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