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】“铁杵磨针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,常被用来比喻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的精神。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宋代诗人李白的《望九华山》诗中,后人将其演绎成一个寓意深刻的典故。
一、原文与翻译
| 文言文原文 | 白话翻译 |
| 李太白少读书,未悟。母曰:“子不学,吾无望矣。” | 李白小时候读书,还不明白道理。母亲说:“你不好好学习,我就没有指望了。” |
| 一日,见老妪磨铁杵,问其故。 | 有一天,他看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杵,便问她为什么。 |
| 曰:“欲作针。” | 老妇人回答:“我想把它磨成针。” |
| 太白感其意,遂卒业。 |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,于是专心读书,最终学业有成。 |
二、故事总结
“铁杵磨针”的故事虽然简短,但寓意深刻。它讲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年幼时因学习不够刻苦,受到母亲的责备。后来,他看到一位老妇人将铁杵磨成针,深受启发,从此发奋图强,最终成为一代文豪。
这个故事强调了以下几点:
- 坚持的重要性:即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,只要坚持不懈,终会成功。
- 榜样力量:平凡人的坚持可以激励他人,成为精神的引领。
- 教育的意义:家长的引导和孩子的自我觉悟是成长的关键。
三、启示与应用
| 方面 | 启示 |
| 学习态度 | 不怕困难,持续努力是成功的基础 |
| 生活实践 | 面对挑战时,应保持耐心和毅力 |
| 教育意义 | 家长应以身作则,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|
四、结语
“铁杵磨针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告诉我们:无论目标多么遥远,只要心怀信念,脚踏实地,终能实现梦想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