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宵衣旰食意思】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勤于政事、日夜操劳。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,多用来赞美官员或领导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废寝忘食地工作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宵 | 夜晚 |
| 衣 | 穿衣服 |
| 旰 | 晚,天色已晚 |
| 食 | 吃饭 |
整体意思:在深夜才穿衣,到很晚才吃饭,形容日夜操劳、勤于公务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因旱灾,百姓饥馑,朕思之不能自已,乃诏诸王公卿大夫,务以节约为本,无得奢侈。宵衣旰食,忧劳天下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褒义,形容领导者或工作者非常勤奋,不辞辛劳。
- 近义词:夙兴夜寐、披星戴月、废寝忘食
- 反义词:游手好闲、饱食终日、懒惰成性
三、使用场景
| 场景 | 示例 |
| 褒扬领导 | “他为了公司的发展,常年宵衣旰食,值得我们学习。” |
| 描述工作状态 | “这位医生每天凌晨就到医院,直到深夜才回家,真是宵衣旰食。” |
| 文学描写 | “古时君主宵衣旰食,只为社稷安定,百姓安居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宵衣旰食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勤劳、奉献精神的推崇。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敬业态度,也常被用来赞扬那些默默付出、无私奉献的人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珍惜时间、努力奋斗。
原创声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了成语的基本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实际应用,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结构,力求自然流畅、信息准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