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轼游白水书付过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】一、
《游白水书付过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游览白水(今广东博罗)时所作的一篇散文,内容记述了他与儿子一起游玩的经历,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对人生、自然的感悟。文章语言简练,情感真挚,体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。
本文将从原文、注释、翻译和赏析四个方面进行梳理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。
二、内容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标题 | 苏轼《游白水书付过》原文、注释、翻译与赏析 |
| 作者 | 苏轼(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、书法家) |
| 创作背景 | 元丰三年(1080年),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后又辗转至惠州等地。此篇为他在惠州期间所作,记录一次与子出游的经历。 |
| 原文 |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,与子过游白水佛迹院。浴于汤池,热甚,其源殆可熟物。循山而东,少北,有石涧,寒碧。上有飞瀑,下有大潭,可濯足。潭侧有古木,枝干虬结,如龙蛇。 予与过饮酒,醉卧潭上。暮色渐合,归去。 明日复游,见其山川之奇,遂题诗于石,以示来者。 |
| 注释 | - 付过:即“付与”,意为写给儿子看。 - 汤池:温泉。 - 殆可熟物:几乎可以煮熟东西,形容水温极高。 - 寒碧:清凉碧绿。 - 濯足:洗脚。 - 虬结:盘曲纠结。 - 题诗于石:在石头上题诗留念。 |
| 翻译 | 元丰三年十月十二日,我与儿子一起游览白水佛迹院。我们泡在温泉中,水非常热,几乎可以煮熟食物。沿着山向东走,稍向北,有一条石涧,水很清澈碧绿。上面有飞瀑,下面有大潭,可以洗脚。潭边有古树,枝干盘曲如龙蛇。 我和儿子喝酒,喝醉后躺在潭边休息。天色渐暗,便回家了。 第二天再次游览,看到这里的山川景色奇特,于是我在石头上题诗,留给后来的人观赏。 |
| 赏析 | 此文虽短,却意境深远。苏轼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白水的自然美景,表现出他对山水的热爱与敬畏。文中“浴于汤池”、“醉卧潭上”等描写,展现了他随遇而安、超然洒脱的性格。同时,“题诗于石”也反映出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。整篇文章充满诗意,富有哲理,体现了苏轼“寄情山水”的人生观。 |
三、结语
《游白水书付过》虽为一篇游记,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。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的记录,更是苏轼心灵世界的真实写照。通过对白水山水的描写,苏轼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、对自然的赞美,以及对未来的希望。这篇文章是苏轼文学风格的典型体现,值得细细品味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