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杨花落尽子规啼】一、
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,是一句意境深远、情感浓厚的诗句。该句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,杨花飘零、杜鹃啼血的景象,既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,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谪的关切与哀思。
从文学角度看,这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,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,体现了古典诗歌中“借景抒情”的艺术手法。同时,诗句语言简练、意象鲜明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唐代李白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 |
诗句原文 | 杨花落尽子规啼 |
作者 | 李白(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) |
创作背景 | 诗人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至龙标(今湖南黔阳),因思念与感慨而作 |
字面意思 | 杨花已经落尽,杜鹃鸟在啼叫 |
象征意义 |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;子规(杜鹃)象征哀愁与思乡 |
情感表达 | 表达对友人的牵挂、同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|
艺术手法 | 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 |
文学价值 | 意境深远,语言凝练,是唐诗中的经典名句之一 |
影响与传承 | 被广泛引用,成为后世文人表达离别之情的重要意象 |
三、结语
“杨花落尽子规啼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它穿越千年,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,诗人将内心的忧思化为永恒的艺术之美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