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郿坞是什么意思】“郿坞”是一个历史词汇,源自中国古代的地理和军事文化。它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记载中,与一位著名的权臣——董卓有关。本文将从“郿坞”的含义、历史背景及相关人物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“郿坞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,位于今陕西省眉县一带。在东汉末年,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,在郿县修建了一座坚固的防御工事,称为“郿坞”。这座坞堡不仅是董卓的据点,也是他掌控朝政的重要象征。由于其地理位置险要,易守难攻,因此成为董卓势力的核心区域之一。
“坞”在古代是一种用于防御的堡垒或寨子,常见于战乱时期,用来保护百姓和官员的安全。而“郿坞”则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,成为东汉末年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要符号。
此外,“郿坞”也常被后世文人用作典故,借以表达对权臣专权、国家动荡的感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名称 | 郿坞 |
含义 | 古代的一种防御性建筑,亦指地名 |
地理位置 | 今陕西省眉县一带 |
历史时期 | 东汉末年 |
著名人物 | 董卓 |
功能 | 防御工事、权力据点 |
建造者 | 董卓 |
特点 | 易守难攻,战略地位重要 |
文化意义 | 成为权臣专权的象征,后世常用于文学典故 |
三、结语
“郿坞”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称,更是东汉末年政治格局的一个缩影。它见证了董卓专权的历史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。通过对“郿坞”的了解,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军事防御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