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动于衷怎么念】“无动于衷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很多人在阅读或写作时会遇到这个词语,但对其发音和含义可能不太清楚。本文将对“无动于衷”的拼音、意思、用法及常见误区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,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。
一、
“无动于衷”读作 wú dòng yú zhōng,意思是一点也没有感动或反应,形容人对某件事漠不关心、冷淡无情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痛苦、困难或重大事件时表现出的冷漠态度。
该成语结构为四字短语,由四个汉字组成,每个字都有其独立意义:
- 无:没有
- 动:动心、感动
- 于:介词,相当于“对”
- 衷:内心、感情
组合起来就是“对……没有动心”,即“毫无反应”。
在使用时,“无动于衷”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它通常带有贬义,表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无动于衷 |
拼音 | wú dòng yú zhōng |
英文翻译 | remain unmoved; be indifferent |
含义 | 对事情毫无反应,冷淡无情 |
用法 | 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冷漠态度 |
词性 | 形容词性成语 |
出处 | 出自《左传》等古籍 |
近义词 | 冷眼旁观、漠不关心 |
反义词 | 感动不已、热心肠 |
使用场景 | 正式或书面语中,描述冷漠态度 |
常见错误 | 误写为“无动于忠”、“无动于中” |
三、使用示例
1. 看到流浪动物被虐待,他却无动于衷,让人感到非常失望。
2. 面对同事的求助,她总是无动于衷,从不伸出援手。
3.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无动于衷,导致班级纪律越来越差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无动于衷”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冷漠,而不是物理上的不动。
- 不可与“无动于中”混淆,后者是错误写法,应避免使用。
- 在写作中尽量避免重复使用此成语,以免显得单调。
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,相信大家对“无动于衷”的发音、含义及用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在学习或写作中正确使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