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什么意思】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是一句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的古语,原文为:“君子有诸己,而后求诸人;无诸己,而后非诸人。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曾子曰:‘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’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。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,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小心,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要保持敬畏之心。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独处时,仍应严格要求自己,保持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。
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强调的是“慎独”的重要性。即使在无人监督、无人知晓的情况下,也要保持内心的敬畏与自律。这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的重要理念,主张人在独处时更应注重道德自省,避免放纵私欲,做到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
表格展示:
| 词语 | 出处 | 原文 | 含义 | 现代理解 |
| 戒慎不睹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 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 | 在没人看见的时候也要谨慎 | 即使独处也要保持警觉,遵守道德 |
| 恐惧不闻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 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 | 在没人听见的时候也要心怀敬畏 | 即使无人知晓,也要自我约束 |
| 慎独 | 儒家思想 | 强调独处时的自我管理 | 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 | 在无人监督时依然坚守原则 |
| 道德自律 | 儒家文化 |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| 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| 自我约束与责任感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戒慎不睹,恐惧不闻”不仅是古代士人的行为准则,也是现代人提升自我修养、培养良好品格的重要指导思想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道德不是靠他人监督,而是源于内心的自觉与坚持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