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下为公出自哪部著作大道之行也】一、
“天下为公”这一著名理念,源自中国古代经典文献《礼记·礼运》中的篇章《大道之行也》。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,强调国家和权力应属于全体人民,而非个人或家族私有。
《大道之行也》是《礼记》中的一篇重要文章,主要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,即一个没有私心、人人平等、各尽其能、各得其所的社会形态。其中,“天下为公”作为核心思想之一,被后世广泛引用,成为倡导公平、正义与公共利益的重要象征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“天下为公”的出处及相关背景,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总结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/短语 | 天下为公 |
| 出处 | 《礼记·礼运》中的《大道之行也》 |
| 作者/来源 | 《礼记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相传由孔子及其弟子整理编纂 |
| 原文节选 |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 |
| 含义 | 强调国家权力属于全民,治理应以公共利益为重,推崇贤能,注重诚信与和睦 |
| 历史影响 | 被孙中山等近代思想家引用,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理念之一 |
| 现代意义 | 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,常用于表达对公平、正义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|
三、结语
“天下为公”不仅是一句古文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。它承载着古代先贤对公平与和谐的向往,也激励着现代人不断追求更加公正、包容的社会环境。通过了解其出处与内涵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,并在现实中践行这一理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