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悲观锁和乐观锁定义】在多线程编程或并发控制中,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,常会使用到两种主要的锁机制:悲观锁和乐观锁。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,各有优缺点。
一、
悲观锁是一种假设在数据操作过程中,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高,因此在访问数据时会立即加锁,防止其他线程或进程同时修改数据。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写入频繁、冲突较多的场景,能够有效避免数据不一致的问题,但可能会降低系统性能,因为锁的存在会导致线程阻塞。
乐观锁则相反,它假设在数据操作过程中,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低,因此不会立即加锁,而是在提交修改时才检查是否发生了冲突。如果发现冲突,就放弃本次操作或进行重试。这种方式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,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,但需要额外的机制来处理冲突。
二、对比表格
对比项 | 悲观锁 | 乐观锁 |
基本思想 | 总是假设会发生冲突,先加锁再操作 | 假设很少发生冲突,先操作后检查 |
加锁时机 | 在读取数据时即加锁 | 在更新数据时才检查冲突 |
是否阻塞 | 可能导致线程阻塞 | 不直接阻塞,但可能需要重试 |
适用场景 | 写多读少、冲突频繁的场景 | 读多写少、冲突较少的场景 |
性能影响 | 可能影响性能(锁竞争) | 一般性能较好(减少锁竞争) |
实现方式 | 使用数据库的 `SELECT ... FOR UPDATE` 等 | 使用版本号、时间戳等字段进行判断 |
典型应用 | 数据库事务、高并发写操作 | 分布式系统、版本控制、缓存更新 |
三、小结
悲观锁与乐观锁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业务需求。在实际开发中,应根据系统的并发情况、数据变更频率以及对性能的要求,合理选择锁机制,以达到最佳的效率和一致性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