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哪首诗】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出塞》。这句诗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感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。
一、诗句出处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句子 | 秦时明月汉时关 |
出处 | 唐代·王昌龄《出塞》 |
诗名 | 《出塞》(其一) |
作者 | 王昌龄 |
体裁 | 七言绝句 |
背景 | 描写边塞战争与将士戍边的情景,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|
二、原诗原文
> 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
> 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
这首诗通过对比秦汉时期的边关景象,表达了对古代戍边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其中,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一句,以时间跨度的方式,勾勒出边疆历史的厚重与苍凉。
三、诗句解析
- 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:意思是说,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关隘。这里并非字面意义上的“秦朝有明月,汉朝有关隘”,而是借秦汉时期的边关景象,象征边塞自古以来的战事频繁。
- “万里长征人未还”:描绘了远征战士长期戍边、无法归家的悲壮场景。
- “但使龙城飞将在”:提到汉代名将李广,用以比喻英勇善战的将领。
- 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:希望有良将镇守边关,不让外敌入侵。
四、艺术特色
1. 时空交错:通过“秦时”、“汉时”的对比,展现边塞历史的延续性。
2. 情感深沉:既有对战争的反思,也有对英雄的赞美。
3. 语言简练:全诗仅28字,却意蕴丰富,极具感染力。
五、结语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历史的回响,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它承载着古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,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。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历史意义,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王昌龄的其他作品或《出塞》的背景故事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