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】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《和董传留别》。这句诗表达了读书积累的重要性,认为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学识,自然会有一种高雅的气质与风度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总结及内容分析。
一、原文及作者简介
原诗:
> 和董传留别
> 苏轼
> 粗衣粝食不为贫,
> 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> 厌见人间多白眼,
> 不如归去种桑麻。
作者简介:
苏轼(1037-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政治家。他一生仕途坎坷,但才华横溢,诗文豪放洒脱,影响深远。
二、诗句解析
句子 | 解析 |
粗衣粝食不为贫 | 即使生活简朴,也不代表贫穷。强调物质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。 |
腹有诗书气自华 | 内心有学问的人,自然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和风采。 |
厌见人间多白眼 | 对世俗的冷漠与偏见感到厌倦,表达对现实的不满。 |
不如归去种桑麻 | 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、回归田园生活的愿望。 |
三、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
本诗通过描写简朴的生活状态,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。他认为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奢华,而在于内在的修养与学识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和董传留别 |
作者 | 苏轼 |
出处 | 宋代 |
核心思想 | 读书养性,内在修养决定气质 |
现实意义 | 鼓励人们注重文化积累,提升自我修养 |
诗句亮点 | 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 |
五、结语
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赞美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,不要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。正如苏轼所言,一个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人,即使身处平凡,也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