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】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。这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、朋友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。它常被用来表达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的深情厚谊。
一、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是苏轼在中秋夜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中的名句。整句的意思是:希望人们能够平安健康,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一起欣赏同一轮明月。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,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离别与重逢的豁达态度。
这句词之所以广为流传,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,既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,也包含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宽容。
二、内容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宋代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 |
原文 | 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 |
作者 | 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 |
创作背景 | 中秋夜,寄情于弟苏辙 |
含义 | 希望亲人平安长寿,即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享明月 |
情感表达 | 思念、祝福、豁达 |
使用场景 | 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或祝福,常用于节日、离别等场合 |
文化意义 | 体现中华文化中“月”的象征意义,强调亲情与团圆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婵娟”原指月亮,后引申为美好的事物或人。苏轼用“婵娟”来比喻明月,既富有诗意,又寓意深远。整句诗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,更传达了作者对人间情感的珍视。
在现代社会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。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心系彼此,便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与关怀。这种情感上的连接,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“情”与“义”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