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司马青衫的典故出自】“司马青衫”是一个源自古代文学典故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因悲伤或感慨而落泪,尤其是指因感同身受而流泪。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唐代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。
一、典故来源总结
“司马青衫”这一说法,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描写自己听琵琶女弹奏后的情感体验。诗中写道: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这里的“江州司马”指的是白居易自己,当时他被贬为江州司马,官职虽不高,但地位仍属朝廷命官。他在听琵琶女讲述自身遭遇后,深受触动,情绪激动,泪水打湿了衣襟,也就是“青衫湿”。
因此,“司马青衫”不仅是一个文学意象,也象征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。
二、典故出处与含义对照表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典故出处 | 唐代白居易《琵琶行》 |
原文句子 | 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。” |
司马 | 白居易当时的官职,即江州司马 |
青衫 | 古代官员的服装颜色,代表其身份和地位 |
意义 | 表达因同情他人遭遇而动情落泪,也常用于形容悲伤或感慨的情绪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,表达深切的同情或情感共鸣 |
三、结语
“司马青衫”这一典故,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体悟,也展现了诗歌中情感表达的力量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他人的苦难时,应怀有一颗共情之心,正如白居易当年所做的一样。
通过了解这一典故,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内涵,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