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梼杌读音梼杌的意思】“梼杌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组合,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尤其在《左传》《山海经》等古籍中出现。很多人对这个词既陌生又好奇,想知道它的正确读音和具体含义。
本文将从读音、字形、来源及含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。
一、
“梼杌”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,由两个汉字组成:梼(táo) 和 杌(wù)。这两个字单独使用时都有一定的意义,但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。
1. 读音
- 梼:拼音为 táo,声调为第二声。
- 杌:拼音为 wù,声调为第四声。
- 合起来读作:táo wù
2. 字义
“梼杌”在古代多指一种传说中的凶兽,也用来比喻顽固不化、难以驯服的人或事物。在《左传》中,“梼杌”被列为“四凶”之一,与“穷奇”“混沌”“饕餮”并称,象征着邪恶与混乱。
3. 文化背景
“梼杌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,原文为:“舜臣尧,宾于四门,流四凶族,浑敦、穷奇、梼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魑魅。”这里“梼杌”作为四凶之一,代表了当时社会所认为的恶势力。
4. 现代用法
现代汉语中,“梼杌”已较少使用,但在文学、历史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会遇到。有时也用于形容性格顽固、难以改变的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语 | 椇杌 |
| 拼音 | táo wù |
| 声调 | 椇(táo,第二声);杌(wù,第四声) |
| 单字释义 | 椇:砍伐树木的工具;杌:矮凳或木桩 |
| 合义 | 传说中的凶兽,四凶之一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 |
| 文化象征 | 邪恶、混乱、顽固 |
| 现代用法 | 多见于古文,少用于日常 |
三、结语
“梼杌”虽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,但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了解它的读音和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。对于学习古文或对古代神话感兴趣的朋友来说,这是一个值得深入了解的词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