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的叩的解释】在古代历史典故中,“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”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,出自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。故事讲述了商朝末年,伯夷、叔齐兄弟因不满周武王伐纣的行为,曾试图劝阻他,最终选择隐居首阳山,不食周粟,直至饿死。其中“叩”的含义是理解这个故事的关键之一。
一、
“叩”在“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”中的意思是“叩击、敲打”。具体来说,是指伯夷和叔齐在周武王率军伐纣途中,骑马拦住其战马,并用马鞭或武器敲击战马,以表示劝阻和抗议。这种行为体现了他们对周武王伐纣的不认同,认为这是“以下犯上”,不符合道义。
从字义上看,“叩”有“敲打、撞击”之意,也引申为“恳切地劝告、请求”。在这一语境中,它既表达了动作上的“叩击”,也包含着情感上的“劝谏”。
二、表格说明
汉字 | 拼音 | 基本含义 | 在句中含义 | 含义延伸 | 文化背景 |
叩 | kòu | 敲打、撞击 | 敲击战马 | 恳切劝告、请求 | 表达对武王伐纣的反对与劝阻 |
三、结语
“叩”在“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”中不仅是一个动词,更承载了人物的情感与立场。通过“叩马”,伯夷叔齐表达了对传统礼制的坚守,以及对武王行为的质疑。这一典故也成为后世评价忠义、道德与政治伦理的重要参考。
了解“叩”的准确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思想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