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欺世盗名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欺世盗名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批评那些表面伪装正派、实则虚伪狡诈,以欺骗手段获取名声的人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欺世”和“盗名”两个层面的含义,即欺骗世人,窃取名誉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欺世 | 欺骗世人,用虚假的行为或言论误导大众 |
盗名 | 窃取名声,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名誉 |
整体意思:指一个人表面上装作有德行、有才能,实际上却用欺诈手段来博取声誉,是典型的虚伪行为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- 出处:出自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其后群臣上奏,皆曰‘圣人之术,非贤者不能行’,而王莽遂以‘天命’自居,欺世盗名。”
- 用法:多用于贬义,形容某些人道德败坏、行为虚伪,骗取社会认可。
- 近义词:弄虚作假、沽名钓誉、虚伪做作
- 反义词:实事求是、诚实守信、光明磊落
三、常见语境
场景 | 举例说明 |
社会评论 | “他靠虚假宣传赢得公众信任,实则是欺世盗名。” |
历史评价 | “王莽虽表面仁德,实为欺世盗名之徒。” |
文学作品 | “小说中主角虽看似正直,实则欺世盗名,最终被揭穿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欺世盗名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表面光鲜、内心虚伪,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名声的人。它不仅揭示了个体的道德缺失,也反映了社会对诚信与真实价值的重视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警惕这种行为,坚持实事求是、诚实做人,避免成为“欺世盗名”的人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欺世盗名 |
含义 | 欺骗世人,窃取名声 |
出处 | 《汉书·王莽传》 |
用法 | 贬义,形容虚伪之人 |
近义词 | 沽名钓誉、弄虚作假 |
反义词 | 实事求是、诚实守信 |
适用场景 | 批评虚伪、虚假行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