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正襟危坐什么意思】“正襟危坐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态度严肃、举止端正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见,但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,尤其是在描述一个人的仪态或精神状态时。
一、成语解析
成语:正襟危坐
拼音:zhèng jīn wēi zuò
释义: 整理好衣襟,端正地坐着。形容人态度严肃、神情庄重,也表示对某事或某人的尊重。
出处: 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史记·礼书》:“正襟危坐,以待天命。”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。
近义词: 肃然起敬、端端正正、恭敬有礼
反义词: 懒散不羁、歪坐斜躺、随意无礼
二、成语使用场景
场景 | 描述 |
正式场合 | 如会议、讲座、仪式等,表现庄重态度 |
文学描写 | 用于刻画人物形象,如古代官员、学者等 |
日常用语 | 表达对他人或事物的尊重与认真态度 |
三、常见误用
误用情况 | 正确用法 |
把“正襟危坐”理解为“坐姿端正” | 实际上更强调“态度严肃”和“精神专注” |
用于描述小孩的坐姿 | 不适合,多用于成年人或正式场合的人物 |
与其他成语混淆 | 如“坐如钟”等,虽也有坐姿端正之意,但侧重点不同 |
四、总结
“正襟危坐”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坐姿的成语,它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事情的态度。在现代社会中,虽然我们不再像古人那样讲究礼仪,但“正襟危坐”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事务时,应保持庄重、认真和尊重的态度。
成语 | 正襟危坐 |
拼音 | zhèng jīn wēi zuò |
释义 | 整理衣襟,端正坐姿,形容严肃、庄重 |
出处 | 《史记·礼书》 |
用法 |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描写 |
近义词 | 肃然起敬、恭敬有礼 |
反义词 | 懒散不羁、随意无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