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恬不知耻什么意思】“恬不知耻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了不光彩、不道德的事情,却毫无羞愧之心,甚至表现出一种理所当然、满不在乎的态度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行为卑劣、缺乏羞耻感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 | 恬不知耻 |
| 拼音 | tián bù zhī chǐ |
| 出处 | 《汉书·王嘉传》:“恬不知耻,而居大位。” |
| 含义 | 做了坏事或不光彩的事,却不感到羞耻。 |
| 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贬义 |
| 近义词 | 无耻之徒、不知羞耻、厚颜无耻 |
| 反义词 | 知耻后勇、羞愧难当、自惭形秽 |
二、成语使用场景
1. 批评他人行为:如某人贪污受贿却毫无悔意,可以说“此人恬不知耻”。
2. 描述社会现象:在某些不良风气盛行的环境中,人们可能会说“这种现象令人愤慨,真是恬不知耻”。
3. 文学作品中:常用于描写反派角色的性格特征,增强人物形象的负面色彩。
三、常见误用与注意点
- 避免用于褒义场合:该成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不可用于正面评价。
- 不要和“厚颜无耻”混淆:两者意思相近,但“恬不知耻”更强调“安于不耻”,而“厚颜无耻”则侧重“脸皮厚”。
四、总结
“恬不知耻”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在道德或行为上严重失范,却毫无羞耻之心的人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正确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批判性。同时,也提醒我们应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和羞耻感,做一个有良知的人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