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月的别称和雅称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,每个月份都有其独特的名称与雅称,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节气的观察,也反映了他们对时间的诗意表达。十月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份,在古籍、诗词、民俗中有着丰富的别称和雅称。以下是对“十月”的多种称呼进行整理与总结。
一、十月的常见别称与雅称
| 别称/雅称 | 含义或来源 | 备注 |
| 霜序 | 指秋末初冬,霜降时节 | 出自《礼记·月令》 |
| 季秋 | 秋季的最后一个月 | 《吕氏春秋·月令》记载 |
| 金风 | 指秋风,象征凉爽与丰收 | 常用于诗词中 |
| 玄月 | 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月,十月为“己亥”,五行属水,故称“玄” | 《汉书·律历志》 |
| 亥月 | 地支中的第十位,对应十月 | 天干地支纪月法 |
| 晚秋 | 指秋季的后期 | 多用于文学作品 |
| 落月 | 指秋天将尽,万物凋零 | 有诗意的表达方式 |
| 丹桂月 | 因桂花盛开于十月,故称 | 民间常用 |
| 玄冬 | 冬季的开始,十月为冬之始 | 《淮南子》中有载 |
| 陈月 | 古代以“陈”为十月的别称 | 《尔雅》中提及 |
二、总结
十月在古代不仅是一个季节的过渡期,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从“霜序”到“玄月”,每一个别称都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知与审美情趣。这些雅称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,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古代生活与文化的窗口。
通过了解这些别称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时间的独特理解,也能在现代生活中多一份对传统节气的敬畏与热爱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