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闻风丧胆是什么意思】“闻风丧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形容人在听到某种消息或看到某种情况后,感到极度恐惧和害怕,甚至不敢面对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敌对势力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恐惧心理。
一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含义 |
| 闻风 | 听到风声,指听到消息或传闻 |
| 丧胆 | 惊慌失措,失去勇气 |
整体含义: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了勇气,形容非常害怕,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。
二、成语来源与用法
| 内容 | 说明 |
| 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楚子围宋,宋人惧,使华元夜入楚军,告曰:‘国危矣,若不救之,吾将自杀。’楚子闻之,退三舍。” |
| 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描写敌人或对手在面对强大压力时的恐惧表现,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因恐惧而无法行动。 |
| 举例 | “敌军一听到我军到来的消息,便闻风丧胆,纷纷溃逃。”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成语 |
| 近义词 | 胆战心惊、望风而逃、闻鸡起舞(反义) |
| 反义词 | 面不改色、临危不惧、无所畏惧 |
四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| 场景 | 使用建议 |
| 文学作品 | 常用于描写战争、对抗等紧张氛围中的人物心理 |
| 日常交流 | 不宜用于正面场合,多用于描述负面情绪或敌对状态 |
| 注意事项 | 避免滥用,以免造成误解或语气过于夸张 |
五、总结
“闻风丧胆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威胁或压力时的极度恐惧。它不仅表达了心理上的害怕,也反映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。在写作和表达中,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但也要注意语境和对象,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