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束之高阁成语解释】“束之高阁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将某些事物或想法放在一边,不再加以理会或使用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将物品放置在高处的书架上,不再动用的状态,比喻对某些事情采取冷落、忽视的态度。
成语解释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名称 | 束之高阁 |
| 拼音 | shù zhī gāo gé |
| 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此皆大丈夫之志,岂可束之高阁?” |
| 释义 |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,比喻把事情或意见搁置一旁,不予重视或处理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、宾语或定语。 |
| 近义词 | 置之不理、弃置不顾、束手无策 |
| 反义词 | 重视、采纳、积极应对 |
| 例句 | 他对这个问题一直束之高阁,从不认真对待。 |
使用场景举例
1. 工作场合:某项建议被领导束之高阁,未被采纳。
2. 学习生活: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被学生束之高阁,导致考试失利。
3. 人际关系:朋友之间的矛盾被一方束之高阁,不愿沟通解决。
注意事项
- “束之高阁”强调的是“放着不管”的态度,带有消极意味。
- 在正式写作中应避免滥用,以免显得不够积极。
- 使用时需注意上下文,确保语义准确。
通过理解“束之高阁”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