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十里红妆】“十里红妆”是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婚礼形式,尤其在浙江宁波、台州一带流传甚广。它不仅是一种婚礼仪式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。所谓“十里红妆”,意指新娘出嫁时所携带的陪嫁物品极其丰富,从家具、衣物到日常用品一应俱全,往往需要多辆马车或轿子运送,沿途红绸飘扬,场面极为壮观,故有“十里红妆”之称。
以下是对“十里红妆”的详细总结:
一、什么是“十里红妆”?
“十里红妆”是江南地区(尤其是浙江宁波、台州一带)传统婚俗中的一种盛大婚礼形式。其核心在于新娘出嫁时带来的陪嫁物品繁多,种类齐全,象征着家庭的富裕与对新妇的重视。这些陪嫁通常包括家具、服饰、器皿、首饰等,需用多辆马车或轿子运送,沿途红绸装饰,场面宏大,因此得名“十里红妆”。
二、主要内容与特点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起源 | 起源于古代江南地区的婚俗传统,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。 |
| 含义 | “十里”并非实指距离,而是形容陪嫁之多,可装满数十辆车;“红妆”指红色装饰和女性用品。 |
| 陪嫁内容 | 包括家具(如床、柜)、衣物(如嫁衣、绣鞋)、首饰(如金饰、银饰)、器皿(如碗碟、茶具)等。 |
| 运输方式 | 通常由多个马车或轿子运送,沿途布置红绸、灯笼,营造喜庆氛围。 |
| 文化意义 | 体现家族地位、财富,也寄托了父母对女儿的美好祝愿。 |
三、相关习俗与演变
1. 迎亲仪式:男方派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中接亲,途中常有鞭炮、锣鼓助兴。
2. 拜堂仪式:新人在男方家中举行拜天地、拜父母、夫妻对拜等仪式。
3. 宴席接待:婚后三天设宴款待亲友,称为“回门酒”。
4. 现代变化:随着时代发展,“十里红妆”逐渐简化,部分地方保留传统形式,更多以象征性方式呈现。
四、总结
“十里红妆”不仅是江南地区传统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“以物寄情”的典型表现。它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婚俗风貌,也反映了人们对婚姻生活的美好期待。如今,虽然形式有所简化,但其文化内涵依然值得传承与弘扬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“十里红妆”在不同地区的差异,欢迎继续提问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