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钧石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】在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词汇时,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生僻或特定语境下的词语。其中,“钧石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,查阅《汉语大词典》是很有必要的。以下是对“钧石”一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词语释义
“钧石”是一个古代计量单位,主要用于表示重量或容量。它由“钧”和“石”两个部分组成,分别代表不同的度量标准。
- 钧:古代重量单位,1钧等于30斤。
- 石:古代容量或重量单位,1石约等于120斤。
因此,“钧石”通常用于表示较大的重量或容量单位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,如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等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根据《汉语大词典》的记载,“钧石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中,常用于描述粮食、金属等物品的重量或存储量。
例如:
- 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民以粟米为宝,而官以钧石为数。”
-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田亩之利,不过三倍;而谷价之贵,动逾钧石。”
这些例子说明“钧石”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,尤其在农业和贸易中被广泛使用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 | 钧石 |
含义 | 古代重量或容量单位,1钧=30斤,1石=120斤 |
出处 | 先秦至汉代文献,如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等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粮食、金属等的重量或存储量 |
意义 | 在古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|
四、结语
“钧石”作为一个古老的度量单位,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,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重量和容量的精确衡量需求。通过查阅《汉语大词典》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一词语的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。对于研究古代历史、经济或语言的人来说,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籍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