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】一、
“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是古代经典中的一段重要论述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:“那些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,他们是否能因我而得到恩惠呢?”在原文中,孟子通过这一问题探讨了仁爱、义利之间的关系,强调一个人应当以仁德之心对待他人,尤其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。
在翻译和理解上,“所识穷乏者”指的是“我所认识的贫穷之人”,“得我”可以理解为“因我而得到好处或恩惠”,“与”则是疑问语气词,相当于“吗”。因此,整句话可以译为:“那些我所认识的贫穷之人,会因为我的帮助而得到好处吗?”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其含义和翻译,以下是一个简明的表格对比:
二、表格展示
| 原文 | 翻译 | 含义解释 |
|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| 那些我所认识的贫穷之人,会因我而得到好处吗? | 孟子提出一个疑问,探讨自己是否能够帮助到那些贫困的人。 |
| 所识 | 我所认识的 | 指的是与自己有交情或了解的人 |
| 穷乏者 | 贫穷的人 | 指生活困难、缺乏物质条件的人 |
| 得我 | 因我而得到好处 | 表示通过“我”的行为获得利益或恩惠 |
| 与 | 吗 | 疑问语气词,表示提问 |
三、内容说明
这段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仁”的核心理念,即对弱者的关怀与责任。孟子通过提问的方式,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义务,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性本善的信念。
在实际应用中,这句话提醒我们,在生活中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尽己所能去给予支持和关爱。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,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四、结语
“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疑问,更是对人性、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。通过对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的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,并在生活中践行仁爱之道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