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】“守株待兔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,而指望侥幸获得成功的人。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,它不仅形象生动,也蕴含了深刻的道理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“守株待兔”原意是指一个人在树下等待兔子撞树,希望不劳而获。后来引申为:不主动去争取,只寄希望于偶然的机会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这个成语强调的是:人应该积极行动,而不是坐等好运降临。
二、成语来源简介
“守株待兔”出自《韩非子·五蠹》,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下的兔子,于是不再耕种,每天守在树旁等待下一个“意外”。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。
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因小利而放弃本职工作、幻想不劳而获的人。
三、成语用法与启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成语结构 | 动宾结构(守株 + 待兔) |
| 常见用法 | 用于批评或劝诫他人不要懒惰、不要依赖运气 |
| 近义词 | 坐享其成、守株待兔、不劳而获 |
| 反义词 | 勤奋努力、脚踏实地、自力更生 |
| 使用场景 | 日常交流、写作、教育、职场建议 |
| 启示 | 不要寄希望于侥幸,应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 |
四、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中,“守株待兔”的行为依然存在。比如:
- 学生考试前不复习,只靠临场发挥;
- 员工不主动学习新技能,只期待升职机会;
- 创业者不做市场调研,只等着客户上门。
这些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看似“省事”,但长期来看,缺乏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往往是失败。
五、结语
“守株待兔”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它提醒我们:成功没有捷径,只有不断努力和实践,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,不妨从“不再守株待兔”开始,主动出击,迎接属于你的机会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