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垂涎三尺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垂涎三尺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用来形容人非常贪心、极其渴望得到某样东西,甚至到了口水都快流到三尺远的地步。这个成语形象生动,常用于讽刺那些贪婪、贪得无厌的人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垂涎三尺 |
拼音 | chuí xián sān chǐ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朗曰:‘此非吾所及也。’太祖曰:‘子房之智,不如我;我之谋,不如子房。’于是垂涎三尺。”(注:原意为羡慕,后演变为贪心之意) |
释义 | 形容极度贪心,非常渴望得到某样东西,甚至到了口水都要流下来的程度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人贪婪、贪心不足。 |
近义词 | 贪得无厌、垂涎欲滴、觊觎不已 |
反义词 | 安分守己、知足常乐、淡泊名利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句 |
描述某人对金钱的渴望 | 他看到别人发财,垂涎三尺,恨不得立刻把钱揣进自己口袋。 |
描述对美食的向往 | 餐厅门口的烤肉香气扑鼻,他垂涎三尺,忍不住想进去吃一顿。 |
讽刺某人的贪婪行为 | 这个商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,真是垂涎三尺,毫无底线。 |
三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垂涎三尺”最早出自《三国志》,原意是表达一种羡慕之情,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极度贪心的成语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更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对物质或利益的强烈欲望,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。
四、总结
“垂涎三尺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对某物极度渴望,甚至表现出一种近乎贪婪的态度。虽然字面意思夸张,但在日常交流中非常实用,尤其适合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讽刺某些行为。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解其含义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语言知识,欢迎继续提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