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囊橐词语解释】“囊橐”是一个较为文言的词汇,常用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,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。它主要表示一种装东西的口袋或袋子,也可引申为携带财物、资财的意思。以下是对“囊橐”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。
一、词语释义
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
囊橐 | náng tuó | 1. 古代的一种布袋,用来装东西; 2. 引申为携带财物、资财; 3. 有时也指人的财富或家产。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“囊橐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典籍,如《左传》《史记》等,多用于描述人物的经济状况或行旅中的随身物品。在诗词中,也常用来表达对财富的追求或对贫富差距的感慨。
例如:
-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,而请以交换。楚人不许,曰:‘吾将使汝反君之子。’于是晋人遂以囊橐为质。”
此处“囊橐”指的是作为抵押的财物。
- 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: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荣枯咫尺异,惆怅难再述。……虽有五男儿,总不好纸笔。阿翁久失职,忧思满天地。……囊橐无佳句,羁旅客何益?”
此处“囊橐”象征着诗人贫困潦倒的境况。
三、现代语境下的使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囊橐”已较少单独使用,但在文学、历史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有一定的出现频率。其含义多保留了古代的用法,强调“携带物品”或“财富”的概念。
四、常见搭配与近义词
搭配 | 说明 |
财物囊橐 | 指随身携带的钱财 |
无囊橐 | 表示贫穷、无资财 |
囊橐累累 | 形容财物丰富 |
近义词 | 说明 |
袋子 | 现代常用词,与“囊橐”意义相近 |
资财 | 强调金钱和财产 |
行囊 | 多用于旅行时携带的物品 |
五、总结
“囊橐”是一个具有浓厚古典色彩的词语,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,表示装东西的口袋或携带的财物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。通过对其词义、出处、用法及现代应用的分析,可以更全面地掌握这一词汇的内涵与外延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囊橐”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,可结合相关文本进行深入解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