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但愿生入玉门关全文】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之一,全诗为:
> 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
> 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
这句诗表达了戍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边疆、誓死报国的决心与豪情。其中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是诗人对战士们的一种期望,希望他们能活着回到家乡,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将士们的牺牲精神。
一、
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将士的英勇精神,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。诗中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一句,既是诗人对战士的祝福,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诗名 | 《从军行》之一 |
作者 | 王昌龄(唐代著名边塞诗人) |
出处 | 唐代诗歌集 |
名句 | 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 |
诗句原文 | 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 |
诗体 | 五言绝句 |
主题 | 边塞征战、保家卫国、思乡情怀 |
意象 | 青海、雪山、孤城、玉门关、黄沙、金甲、楼兰 |
情感 | 豪迈悲壮、坚定信念、深切思念 |
语言风格 | 简洁有力、意境深远 |
文化背景 | 唐代边疆战争频繁,将士出征常有生死未卜之感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玉门关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,象征着边疆与中原的分界。诗中提到“生入”,说明诗人希望战士们能够平安归来,而非战死沙场。这种愿望背后,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。
此外,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则表现了将士们誓死守土的决心,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。
四、结语
“但愿生入玉门关”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历史意义。它不仅是对战士的祝福,也是对和平生活的期盼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得以感受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