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发愤词语解释

2025-08-12 11:40:52

问题描述:

发愤词语解释,有没有人在啊?求不沉底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2 11:40:52

发愤词语解释】在汉语中,“发愤”是一个常见的词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挫折时,努力奋发、立志改变现状的精神状态。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“发愤”的含义及其相关词语的用法,本文将从词义解析、常见搭配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
一、词语解释

1. 发愤

“发愤”指一个人受到某种刺激或激励后,下定决心努力奋斗,克服困难,改变现状。通常带有积极向上的意味,多用于形容人在逆境中奋起图强的精神状态。

2. 发愤图强

这是“发愤”的常用扩展表达,意思是通过努力和奋斗来增强自身实力,实现目标。常用于形容个人、团体或国家在落后或受挫后重新振作、奋发图强。

3. 发愤忘食

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意指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,以至于忘记了吃饭。形容极度投入的状态。

4. 发愤著书

指人在经历挫折后,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感或表达思想,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调节与升华。

二、常见搭配与例句

词语 含义 例句
发愤 努力奋发,立志改变现状 他因失败而发愤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
发愤图强 努力奋斗,增强自身力量 面对困境,他发愤图强,终于实现了梦想。
发愤忘食 专心致志,忘记吃饭 他为完成项目发愤忘食,连续几天没休息。
发愤著书 因受挫而写作,表达思想 她在失恋后发愤著书,写出了畅销小说。

三、使用场景与适用对象

- 个人成长:适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后,如何通过努力实现自我提升。

- 教育领域:常用于鼓励学生刻苦学习,树立远大目标。

- 历史人物:如司马迁、范仲淹等历史人物,都是“发愤”精神的典型代表。

- 文学作品:在小说、散文中,常用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奋斗历程。

四、总结

“发愤”一词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,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。它不仅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,更蕴含着一种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态度。通过了解“发愤”及相关词语的含义和用法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,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。

词语 含义 使用场景
发愤 努力奋发,立志改变现状 个人成长、教育、励志文章
发愤图强 努力奋斗,增强自身力量 激励他人、团队建设、国家发展
发愤忘食 专心致志,忘记吃饭 文学描写、人物刻画
发愤著书 因受挫而写作,表达思想 文学创作、历史人物描写
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“发愤”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