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原文】一、
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是一句出自《礼记·大学》的经典语句,原意是形容人对某些事物虽然眼睛看见了、耳朵听见了,却并不真正去理解或接受。这句话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关注事情,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认知和行动力的人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多用于描述人们面对问题时的漠然态度,或是对错误行为的忽视。它强调的是“知而不为”的状态,即明知其存在却不采取行动,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。
以下是对该句的出处、含义及现代应用的整理: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礼记·大学》 |
原文 | 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 |
字面意思 | 看见了却像没看见,听见了却像没听见。 |
深层含义 | 表面上看到、听到,但内心没有真正理解和接受。 |
引申意义 | 对问题或事实的漠视、不作为、缺乏责任感。 |
常见用法 | 批评他人对问题的忽视或对错误的容忍。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职场、社会现象、人际关系中,指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态度。 |
相关名言 | “知而不为,不如不知;见而不察,不如不见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不仅是古代经典中的哲理表达,也深刻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面对问题时的一种心理状态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观察,更在于理解和行动。只有真正“看见”和“听见”,才能做出有效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