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问答 >

以逸待劳的典故

2025-06-02 00:18:06

问题描述:

以逸待劳的典故,急!求解答,求不鸽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6-02 00:18:06

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许多经典的战术和智慧的故事流传至今。其中,“以逸待劳”这一成语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战略思想,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

这个成语出自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:“故善用兵者,避其锐气,击其惰归,此治气者也。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善于指挥作战的人,会避开敌人的锐气,等到敌人疲惫不堪时再出击。同时,在自己处于有利条件时,如靠近战场、士气高昂、粮草充足的情况下,等待敌人长途跋涉而来,疲于奔命之时发动攻击,这样就能取得胜利。

那么,“以逸待劳”的具体典故又是如何呢?让我们回到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。当时,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,企图一举消灭刘备与孙权联军。然而,面对曹军的强大攻势,周瑜并没有急于迎战,而是采取了“以逸待劳”的策略。他利用长江天险,让士兵休整备战,同时积极准备火攻战术。最终,在黄盖诈降、东风相助的情况下,周瑜成功地实施了火攻,大败曹军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。

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,“以逸待劳”不仅仅是一种军事策略,更是一种对时机的把握和对力量的掌控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,不要盲目冲动,而要耐心等待,寻找最佳的进攻时机。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。当我们面临困难或挑战时,不妨静下心来,分析形势,制定计划,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再去行动,这样才能事半功倍,获得更好的结果。

总之,“以逸待劳”这一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生哲理。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,善于观察,懂得等待,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